助力中国冰雪发展 坚守“长期主义”的探路者将迎丰厚回报期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4日举行。当晚的鸟巢气温降至零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代表团展示了一大波兼具颜值与保暖的装备,堪称“大型羽绒服种草现场”,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

  而在平均气温零下二十多度的南极大陆,有一群人与冬奥健儿一样,为了大国事业奉献青春,他们就是南极考察队员。在极其严苛的自然环境中,国产户外品牌探路者为考察队员提供了最周全的装备保障。

  从2008到2022,前无古人的“双奥之城”,镌刻着一个民族踔厉奋发的非凡历程。如果说北京与奥运会的第一次握手,是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如今再度热情拥抱,则是强起来的中国迈步新征程。无论是举办冬奥会还是科考南极,大国工程的背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本土企业在默默支撑继往开来的祖国向全新领域迈步探索,成为时代洪流中的浓重亮色。

  冰天雪地玩“硬”的

  贴窗花、包饺子,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远赴地球最南端的考察队员们在中山站里度过了虎年新春。

  考察队员们的新年过得与千家万户无甚差别,但窗外的白色冰雪和呼啸寒风,时刻提醒着所有人,这里是地球上最难开展工作与生活的极寒之地。“零下20度,钢筋成玻璃”。极端环境要求考察队员的装备性能足够“强”,防护足够“硬”。

  “我们的队员使用探路者的全套装备。我个人体会是无论在保暖、透气、耐磨等方面,探路者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书记魏文良说。“过去,我们的装备在保温方面做好了,防潮就不一定好,防风性能做好了,透气性能就不好。但探路者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能感觉到他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探路者从2009年开始助力中国南北极考察队,为其提供全套工作服装。十多年来,探路者收集、分析了极地考察队员的各项需求,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诸多难题。其研发成果的集大成者,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TiEF科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探路者开发出多种适应不同户外环境的面料科技,例如考察队员装备中用到的TiEF WARM保暖科技。

  探路者集团总裁何华杰表示,“南极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80多度,零下25度是平均气温。这就要求我们的装备防寒保暖。”北极熊的毛为中空结构,能储存大量暖空气,TiEF WARM保暖科技以此为灵感,用纳米中空纤维做保温棉原料,通过电荷极化诱导纤维自然卷曲,使原料更为蓬松保暖,再加上能反射人体热能的远红外线印花,最终实现了服装在冰天雪地中的最佳保暖性能。“考察队员穿着我们的衣服,能躺在皑皑冰原上连续拍摄几个小时的极光,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同时,考察队员还有出海作业的需求,这就要求装备不仅保暖,还能防风防湿,面料要耐磨耐撕扯,在此前提下,对服装的透气舒适性也有很高要求。TiEF PRO防水透湿环保科技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防泼水面料配合致密高附着力防水涂层,保障了防水防风性能,面料中添加的汉麻秆芯超细粉体,又保证了衣服的透气性。同时,防寒服内层絮片在被打湿情况下,依然能保持80%的保温效果。

  2021年11月,探路者成为国内户外上市公司中唯一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续签品牌合作协议的企业。“探路者支持极地科考的13年,也是针对南极严苛环境不断钻研的13年。因此探路者才从普通商业赞助,升级成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品牌合作。”魏文良表示,考察队员在极地户外穿探路者的连体工作服,在中山站穿探路者的冲锋衣、速干衣,各个作业环境中,探路者的装备表现都满足预期。如今探路者装备不仅中国考察队在使用,连外国极地考察队也在使用。

  “登峰造极”与“匠人情怀”

  魏文良用“登峰造极”来形容探路者近年的研发成果。

  2020年,珠峰公布最新高度,探路者在测高行动中提供全程装备保障,与测高队员共同登顶。这是探路者在造访过南北极后,再次登上地球“第三极”。

  探索完地球“三极”,探路者将目光望向了外太空。2021年,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探路者研发的舱内连体工作服、分体工作服、舱内休闲服等十多套装备亦随之“升空”。虎年零点钟声敲响时,三位航天员身穿探路者研制的“舱内节日服”在中国空间站为祖国和人民以及全球的华人华侨同胞们,送上了一份独特而又浪漫的新春祝福。

  随着“双奥之城”的到来,探路者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的两项子课题。经过6个月研制,探路者筛选出三种100%国产化、耐低温、防护等级达到国际Level 1的防护材料配方。这一研发成果对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大众冰雪产业给予了强大支撑。

  国人的冰雪运动热情不断升温,滑雪服的国家标准也被提上日程。2022年1月,探路者主笔起草的《专业运动服装 滑雪服》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探路者的行业领先地位。

  何华杰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为载人航天、极地考察乃至全民健身等国家工程贡献力量。”而抢抓“登峰造极”的机遇,离不开企业坚守的“长期主义”——作为户外品牌,技术储备一直是探路者的重中之重。

  “我们为了模拟极端环境下的挑战,专门打造了零下70度可步入式低温实验室。”何华杰介绍,在低温实验室的帮助下,探路者通过反复测试,持续升级改进原料及成品,最终完成了南北极考察、登山和冰雪项目的研发。

  目前,探路者拥有占地面积近5000平米的研发中心,可进行静水压、透湿率、表面抗湿性、吸湿性、速干性、防钻绒性、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色牢度等60余项材料性能的研发与检测。

  被称为“中国户外第一股”的探路者,一直以来秉持研发为先的企业发展思路,迅速积累技术成果,逐渐掌握“产业话语权”:2001年,探路者制定了国内第一份旅行帐篷技术工艺标准,后被认定为行业标准;2016年,探路者牵头起草《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国家标准;2020年,探路者与航天员中心深圳研究院共同完成《航天级运动鞋》标准。目前,共有26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探路者参与制定,这样的研发水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处于领先的第一集团中。

  “长期主义”的市场答案

  关注专业户外产品的消费者毕竟小众,线下商超讲求坪效,线上渠道追求流量,使得专业户外用品难以进入大众消费者视野。

  为此,探路者重新梳理了品牌架构及其核心内容,提出了更加聚焦的三大IP:航天探路者、极地探路者和登山探路者。在这一大概念下,一大批应用了户外“黑科技”的大众化产品正式面世。2021年7月,探路者推出主打航天风格的“航天探路者”系列产品,10月,推出限量款复刻版极地防寒服,12月推出北斗版防寒服。户外科技富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些产品将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于日常场景,寻找到了户外运动场景和都市生活场景的平衡点。

  即使在转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探路者依然不改企业核心理念,着力实现技术创新。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户外服装必然走向智能化。探路者在去年12月发布的极地探路者北斗款防寒服上增加了移动通信模块,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步位置信息,保证了用户在野外的出行安全。2022年,探路者将继续结合芯片硬科技和信息化软科技,打造新一代智能户外应用。

  何华杰表示,“户外用品离不开的始终是功能性。无论设计语言的潮流如何演变,技术和科技都是户外用品行业的核心。行业想要追求更好的发展,绝不能忽略这一点。”探路者这一品牌信条,在2021年等来了市场的答案。

  在2021年体育上市公司各细分板块中,户外运动板块表现突出。国内最早进军开拓户外运动产业的探路者,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1.7%、116.29%,年市值增幅为53.64%,达87.57亿元。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户外运动用品市场营收将达到1.5万亿元。从人均消费看,我国户外活动年度人均消费额不足20元,而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额均在300-800元之间,提升空间巨大。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中国户外冰雪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在纺织品服饰市场,探路者有望成为A股主要受益标的。

  冬奥会比赛期间,羽绒服、滑雪装备、冬奥会吉祥物等众多商品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很多国人一边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赛事,一边手机下单“抢同款”。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滑雪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430%。

  冰雪运动的“火”已经点燃,坚守“长期主义”的探路者势必迎来丰厚的回报期。 【编辑:张燕玲】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精彩分享

最新资讯

即时比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23号-3

联系我们:990358869@qq.com